晉文化典故

如火如荼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   瀏覽:

 ?。鄣湓矗? 《國語·吳欲與晉戰(zhàn)得為盟主》:吳王昏乃戒,今秣馬食士。夜中,乃令服兵環(huán)甲,系馬舌,出火灶,陳士卒百人……(以)萬人以為方陣,皆白裳、白旗、素甲、白羽之贈,望之如荼。王親自秉鉞,載白旗以中陳(陣)而立。左軍亦如之,皆赤裳、赤鵝、丹甲、朱羽之增,望之如火。

 ?。鄣淞x]  “如火如荼”,意思是像火一樣紅,像茅草的白花一樣白。荼,古代是指茅草的白花;火,這里謂紅色。即像火一樣紅。后人遂以“如火如荼”,一是形容軍容盛大;一是用來比喻氣勢旺盛;又一是敘述熱烈或激烈場面。

 ?。鄣鋵崳? 公元前482年,吳王夫差偕同魯哀公、衛(wèi)出公、單平公一塊兒來到了衛(wèi)國黃池,派人去請晉定公來會盟。晉定公不愿意去。趙鞅說:“夫差這回帶著大隊人馬到中原來,氣勢洶洶,不可一世,是成心跟晉國作對。他派使者來請主公去會盟,這是‘先禮后兵’的意思。主公如果不去,正好中了他的詭計,我想咱們不如也帶著大隊人馬去,不管是會盟也好,還是動武也好,到時候主公可以隨機(jī)應(yīng)變。”晉定公采納了趙鞅的建議,帶著兵馬,偕同趙鞅一起來到了黃池。

  按照慣例,中原諸侯會盟,晉國是當(dāng)然盟主??墒沁@次會盟,吳王夫差不服,他與晉定公為了爭會盟的先后次序,一連鬧了好幾天。趙鞅說:“這沒有什么好商量的,晉國一向是諸侯的領(lǐng)袖,這次會盟依然是諸侯盟主,晉國應(yīng)當(dāng)歃血在先。”夫差不同意,讓相禮王孫雄去對趙鞅講:“晉國的祖先叔虞是周成王的兄弟,吳國的祖先太伯是周武王的叔伯爺爺,論輩分大小,晉國差了三代,吳國是長輩,理當(dāng)為先。再說,以前晉國和楚國訂立盟約,已經(jīng)讓楚國占了先,難道說吳國還不如給吳國打敗了的楚國嗎?”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歃血結(jié)盟陷入了僵局。

  就在大伙兒都僵著的時候,吳國內(nèi)臣忽然來報,越王勾踐命范蠡為大將,親自率領(lǐng)大軍來攻打吳國。太子友、王孫彌庸已經(jīng)陣亡了,大將王子地抵擋不住,也退到城里去了。請吳王迅速回國。這件事,要是遇上別人,恐怕就沉不住氣了。可是吳王夫差依然很鎮(zhèn)靜,對王孫雄說:“咱們明天再不能跟晉國啰嗦了。今兒晚上您把三萬六千兵馬準(zhǔn)備好,明兒天不明就向晉軍猛攻,非逼著他訂立盟約不可。”王孫雄遵照吳王的命令,把三萬多吳兵分成左、中、右三路。每路百行,每行百人,列為方陣,共一萬人。三路方陣,合共三萬人馬。中軍全體將士,一律白衣,白甲,打著白色旗幟,帶著白色羽毛的箭矢,遠(yuǎn)遠(yuǎn)望去好像遍地盛開著的茶花。左軍一萬人,一律紅衣,紅甲,打著紅色旗幟,帶著紅色羽毛箭矢,遠(yuǎn)遠(yuǎn)望去,活像一片熊熊烈火。右軍則全用黑色,看起來又猶如一片烏云,黑壓壓一片。三路大軍擺在晉軍一里遠(yuǎn)的地方。第二天,天剛蒙蒙亮,吳王夫差就親自擂起了戰(zhàn)鼓,那三萬六千多人馬,一聽?wèi)?zhàn)鼓響,就齊聲吶喊起來,嚇得各國諸侯直打哆嗦。趙鞅趕忙派人到吳營去打聽。夫差告訴那人說:“天王有令(實則是假借天王命令),叫我主持會盟。晉侯要是不服,非要爭先后次序,再耽誤時間,那你就去對他說,答應(yīng)在今天,不答應(yīng)也在今天。”那人回去,把夫差的活告訴了晉定公。晉定公一時拿不準(zhǔn)主意。魯哀公、衛(wèi)出公生怕晉定公不答應(yīng)再惹出麻煩事來,于是就一同勸說定公讓步,趙鞅也請定公讓步,并說夫差也得讓步,不然,中原諸侯面子就丟光了。晉定公又打發(fā)人去對夫差講:“天王既然有令,我們哪個敢不聽呢!可是貴國既然尊重天王,也是天王的臣下,這吳王的稱呼就不妥當(dāng),請把王號去了,改稱‘吳公’,我們就簽約。”夫差聽了也覺得有理,就用吳公的名義,第一個歃血會盟,然后由晉侯、魯侯、衛(wèi)侯依次歃血結(jié)盟,黃池會盟也就這樣在劍拔弩張中結(jié)束了。而吳王的列陣卻為后人留下了“如火如荼”的典故和成語。

上一篇:量力而行
下一篇:不可逾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