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胡服騎射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5    瀏覽:

  [典源]  《史記·趙世家》:王曰:“吾欲胡服。”樓緩曰:“善。”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,而世必議寡人,奈何?”肥義曰:“夫論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謀于眾。”   

  [典義]  “胡服騎射”原意是,趙武靈王認(rèn)識到要富國強兵,必須取人之長,補己之短,進行社會改革,從學(xué)習(xí)胡服騎射做起,以強化軍隊的戰(zhàn)斗力。后人遂以“胡服騎射”寓社會改革和軍隊改革。

  [典實]  公元前307年,趙武靈王十九年春天。一天,武靈王在信宮大會群臣,商量富國強兵大計。武靈王同樓緩謀劃說:“我先王趁著時代的變革,稱雄于自稱南方藩屬的地方,連結(jié)漳水、滏水的險阻要塞,修筑長城,又取了藺地和郭狼,在荏地打敗了林胡人。但是功業(yè)還是沒完成。如今,中山國插在我們趙國的腹心部位,北面有燕國,東面有胡境,西面又有林胡、樓煩、秦國和韓國相鄰,若沒有強大的軍隊來保衛(wèi),這樣下去,是會亡國的。怎么辦,我聽說,凡是不按常規(guī)辦事的,超乎世俗取得豐功偉績的,必然要遭到那些遺老遺少們的遺風(fēng)離俗的譴責(zé)。我想移風(fēng)易俗,穿胡服,學(xué)騎射。”樓緩說:“很好,我完全贊成。”但眾臣們卻持有異議,沒有贊同。

  又一天,大臣肥義侍坐。武靈王問肥義:“簡、襄王(趙簡子與趙襄子)的功業(yè)就在于算計胡、翟(狄)的利益嗎?為人臣子的,要有兩大職分,一是身顯貴寵的要有孝悌長幼順情明理的志節(jié);另一是職位顯達的要有補民益主的功業(yè)?,F(xiàn)在,我欲繼承襄王的事業(yè),在胡、翟(狄)的地方開拓疆土。我只怕終生也看不到補民益主的忠臣了。因為敵國胡、翟都是弱國,不用多少兵力,就可以取得功利。也可以說無須竭盡百姓的力量,就可以繼承先王簡、襄的功業(yè)。凡是有超乎流俗功名的人,往往會遭到社會舊勢力、舊風(fēng)俗的譴責(zé)。有超凡出眾、獨特謀略的人,往往也會遭到一些遺老和庸人的埋怨?,F(xiàn)在我想用胡人的服飾來教百姓,但是,世俗必定會議論我,那怎么辦好呢?”肥義說:“臣聽人說過,事情有了疑惑就沒有成功的希望,行動有了疑惑就沒有美好的名譽。大王既然抱定超凡脫俗的念頭,就不要管天下俗人的議論了。凡是講論大德的人不會跟世俗諧調(diào);凡是成就大功的人不會跟大眾謀劃。歷史就是這樣,虞舜為有苗而舞蹈,大禹汀赤膊進入裸國,并不是為著縱養(yǎng)情欲悅而無心志啊!而是專力于講論大德而期望功勛呀!愚笨的人對已成之事尚且愚昧無知;聰明的人在事情未萌芽之前卻已看清了結(jié)局。先人既然如此,大王為什么對這件事還疑惑不定呢?”

  趙武靈王得到樓緩和肥義的支持,決心從胡服騎射做起,改革社會、改造軍隊。他說:“如果全國都按照我說的辦,胡服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。不管它世人怎么看、怎么說,我的決心是下定啦!”他率先讓制衣人按照胡服的式樣,給自己做一套衣服,首先在趙國穿起來。他派大夫王紲到他叔父公子成家,去轉(zhuǎn)告他叔父,他要穿著胡服上朝,他還要讓全國百姓改穿胡服,請叔父同他一樣,也穿上胡服上朝,以推動這次服裝改革的成功。他叔父公子成認(rèn)為這是離經(jīng)叛道,不予支持,便借口病了,不予上朝。王紲把公子成的情況稟告給武靈王。武靈王便帶上胡服,去叔父公子成家去探病。他首先問候叔父的病情,表示他對長輩的關(guān)心,隨后又講起改穿胡服的事。他耐心地解釋說:“人穿衣服,要方便好用才行。我教百姓改穿胡服,是為了繼承先主的遺愿,學(xué)習(xí)騎射,建設(shè)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,鞏固邊防,開拓疆域,報中山國侵犯我國的血海深仇。而叔父違背先主的遺愿,忘記國家的冤仇,抱著陳舊的習(xí)俗不放,反對改革,這不是我所盼望的。”

  公子成聽了武靈王這一番勸解,深受感動,立即脫掉寬袍大袖的衣服,換上了胡服。第二天上朝,武靈王、公子成、樓緩和肥義,都頭戴胡式帽子,身穿胡式短服,腰束胡式衣帶,腳蹬胡式靴子,精神抖擻地坐在朝堂。武靈王鄭重其事地發(fā)布了一道命令:不分老幼,不分貴賤,一律改穿胡服。

  靈王的這道命令,仍然遭到一些遺老,像趙文、趙造的非議。武靈王力排眾議,終于完成了了胡服騎射的改革,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,開始了向胡、狄拓展疆域,一直打到今陜西東北一帶,開辟了千里國土,使其成為戰(zhàn)國時的“七雄”之一。

上一篇:漆身吞炭
下一篇:按兵不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