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5    瀏覽:

  [典源]  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二》: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柑(鉗)其啄。鷸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蚌亦謂鷸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鷸。”兩者不肯相舍,漁者得而并擒之。

 ?。鄣淞x]  曝:曬太陽;柑:即鉗?。蛔模壶B嘴。蚌剛開蚌曬太陽,鷸即啄住河蚌的肉,河蚌又鉗住鷸的嘴,誰也不肯放開,漁翁看到后將他們都捉住了。后人遂用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第三者卻從中得利;又用“鷸蚌相持”謂雙方相持不下;“鷸蚌之禍”謂雙方相持不下而招禍;用“漁人得利”、“漁人之利”等指第三者從中得到利益。

 ?。鄣鋵崳? 戰(zhàn)國時代,秦、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七國稱雄。“七雄”中數(shù)秦最強,秦于公元前289年,即自立為西帝。秦稱帝后,便虎視眈眈,施展陰謀,想吞并六國。

  趙惠文王十六年,秦國又聯(lián)合趙國屢屢進攻齊國。蘇厲替齊國給趙王寫了一封信,勸說趙王:“秦趙交好同盟,是秦真的愛趙國嗎?它實在憎惡齊國嗎?恐怕不是這樣。賢明的君主每臨大事,都要細加推敲。秦國并不是喜愛趙國而憎惡齊國呀!而是想要滅亡韓國吞并東西二周,所以拿齊國來誘天下??峙率虑椴荒艹晒Γ耘沙鲕婈爜砻{逼魏國和趙國;又害怕天下各國懷疑他,所以施惠于鄰國,取信和討好于人。從表面上看,是施恩于交好同盟的趙國,實際上卻是想削弱實力較強的齊國,繼而并吞各國。臣以為秦國的陰謀是從這里滋生的。事情本來就有這種情況,形式不一樣而禍是相同的,像楚國久被齊、魏征伐,而仗恃齊、魏的中山就被趙國消滅。如果齊國久被征討,韓國必定也被消滅。攻破齊國,王跟秦國共分利益。滅亡韓國,秦將要獨自占領它。收拾二周,秦又要獨得其利。陳列土地,核計功益,大王得到的好處,跟秦國相比誰多呢?”蘇厲在信中還說:“如果王長久攻伐齊國,縱容強大的秦國去攻擊鄰國,災禍最終必定降臨到趙國的頭上。對此,臣希望大王審時度勢,認真地想一想。”趙惠文王讀了蘇厲的長信,果然醒悟了過來,謝絕了同秦國的聯(lián)盟,停止了與秦聯(lián)合對齊國的進攻。

  時間過了不久。趙國與燕國矛盾加深,兩國關系一時緊張起來,趙惠文王決定以廉頗為大將去攻打燕國。洛陽人蘇代特地趕往趙國勸說趙惠文王。他說:“臣今天來的時候,路過易(伊)水,河蚌正浮出水面來曬太陽,一只鷸鳥飛來,迅即啄住了河蚌。河蚌也毫不客氣,兩殼一合攏鉗住了鷸鳥嘴。鷸鳥說:‘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就會曬死你個河蚌。’河蚌也不示弱,對著鷸鳥說:‘今天不放你,明天不放你,就會把你憋死。’雙方相持不下,互不松開。結果漁翁看到了,把他們兩個一齊抓住了。如今趙國準備進攻燕國,將引起燕、趙兩國長期對抗,使百姓疲憊不堪。到那時,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漁翁了。所以我希望趙王能認真考慮進攻燕國的事。”趙惠文王聽了蘇代的這一番勸解,又聯(lián)想到齊國蘇厲的來信,深深感到蘇代說得對極了。于是,就打消了對燕國進攻的念頭,避免了一場無謂的戰(zhàn)爭。

上一篇:不遺余力
下一篇:傷弓之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