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、北趙娘娘廟會
作者:楊浩有 發(fā)布時間:2019-06-23 瀏覽:
北趙娘娘廟會在曲村鎮(zhèn)北趙村東南方的娘娘廟內舉辦。娘娘廟坐北朝南,占地六十余畝,規(guī)模極為宏大。正南面是戲樓,戲樓后邊為五間磚木結構房屋,前邊三間向外伸出,八柱獨立,支撐屋頂。除房頂筒瓦覆蓋外,全部為木結構,從前、左、右、三面均可看戲。戲樓左右兩側均有高大的向陽門,供香客們進出。戲院內有東西廊房各十五間,中部有磚砌月臺,最北邊前有獻殿三開間,進深二丈、分間一丈多。后為主殿,開間五間,進深二丈余,分間一丈多。中央神龕內供奉后土圣母神像,左右陪殿供關公、伯王神像。民國六年(1917年)逢會時不慎失火,將主殿燒毀,民國八年村民集資重修完工,塑神、繪畫如前。1940年7月,娘娘廟主殿被日寇燒毀,廟內其它房屋,包括戲樓均在戰(zhàn)亂中損毀。
娘娘廟會始于清康熙年間,最早是村民為敬獻娘娘神像,每年于十月下旬進行合村公祭,并邀請晉南蒲劇班到廟中戲樓演唱三天,費用由村中義和泰煙坊出大頭,村民捐小頭,每年只祭神、唱戲,并不逢會。清末至民國初年時,因祭神、唱戲時吸引了周邊許多村民前來觀賞,商戶們也蜂擁而至,故形成廟會。廟會定于每年的農歷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,會期三天,但三天后商戶們都不愿離去,所以每年都會延續(xù)半個月之久。
北趙村是曲沃縣東北方通往襄陵、汾城、翼城、浮山的交通要道,會期恰在每年的秋末,此時正是農村秋收已完,冬藏開始的季節(jié)。小麥種完,棉煙上市,人們開始倒換牲口、購買家具、置辦冬裝,或者準備給孩子娶媳婦、置嫁妝??傊綍鲜畚?、購物十分頻繁,所以廟會上人山人海,買賣十分興旺。每年逢會的總交易額都不下二三十萬元。廟會期間所請的戲班、雜技班、說唱班,其費用部分由村中所留廟地的租金支付,不足部分由煙坊贊助,或從商鋪的占地錢、攤派錢中湊夠。
廟會的名稱為“騾馬大會”,有蒙古來的群馬和鄰近各縣的牛、驢、騾、豬、羊等,交易市場在廟南空地上。那里整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川流其間,看貨、議價,牲口經紀人更是忙得不可開交。估衣鋪占滿了廟內三十多間廊房,京貨鋪多用竹板搭設帳篷,一排一排地聳立在廟院內。其它地攤,像鞋帽、氈毯、鞍韂、竹器、陶瓷、鐵器、木編、雜貨、銀爐、錢鋪等各行各業(yè),都分立于廟院四周的街巷上。這些商鋪,有來自新絳、侯馬的,有來自襄汾、浮山的,還有供洞、臨汾的。其中臨汾的森盛恒京貨鋪年年都來趕會,從未間斷。因為常來,這些商鋪的占地位置都較為固定。廟門南邊有三家河南大飯店,專賣面食和合旋。除了外地的飯店外,更多的是曲沃的小吃店,有煿粉攤、燒餅攤、醪糟擔、饸饹面館、羊湯館、油茶館、炒面館等,十分齊全。其它的小魔術、小雜耍、賣針的、賣調料面的也隨處可見。
廟會一直延續(xù)到 1937年,在日寇入侵,娘娘廟被拆毀后中斷。建國后,雖幾度醞釀,但都未能恢復,后經曲村區(qū)政府決定,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移至區(qū)政府所在
地的曲村。從此,北趙娘娘廟會于每年的農歷十月中旬在曲村舉辦。對娘娘神靈的祭祀活動雖然全部消失,但以唱大戲、物資交流為主的古廟會卻一直流傳下來,至今不衰。
注:此文材料,主要源自于“曲沃縣文史資料”,由原文史研究員王琦先生撰寫的《曲沃古廟會》文稿整理而成。
廟會在曲沃農村興盛了數(shù)百年,它以祭祀神靈為主,讓人們對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與期盼,有了集中的表現(xiàn)與流露。在文化娛樂生活較為稀缺的年代,它填補了農村文娛活動的空白,給人們帶來了看戲、觀賞各種文藝表演的機會。在商貿業(yè)集中于城市,農村物質交換相對薄弱的年代,它又以商品高度集中,交換極具方便的特點,滿足了所有民眾的物資需求??梢哉f,古廟會是曲沃人們精神的追求,文化的渴盼,商品的滿足,是每年人們生產、生活中離不了的重大事件。
在舉辦廟會的過程中,村與村之間,人與人之間,相互協(xié)作,相互競賽,使形式更加優(yōu)美、表演更具特色,讓每個人的想像力和創(chuàng)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。對人力和物力,更是充分調動起每個人的積極性,給人們以自覺參與、盡力奉獻、全心投入的空間和機遇。通過廟會,增強了村落的凝聚力,提升了人們的精神追求與文化修養(yǎng),也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,使社會更加和諧、民風更加淳厚。
古廟會是曲沃歷史悠久,文化積淀深厚的果實!也是曲沃人民創(chuàng)造力和才智發(fā)揮的結晶!
它記錄下曲沃近代史的腳步,也顯示出勞動人民追求幸福、書寫歷史的偉大情懷!
它是曲沃民間風俗禮儀的典范,也彰顯出晉文化的源遠流長與燦爛輝煌!